跳转至

韩国的实名制

简介#

韩国的实名制最早在 2006 年作为提案提交,之后通过,提案的理由是针对网络暴力、诽谤等匿名社区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增加用户的自我责任感。1

不过其实作用不大,因为淘宝上就能购买已绑定手机号码的游戏帐号。

之后韩国互联网安全局委托私人调查机构分析有限身份验证系统的效果,发现除了除了重大社会问题之外,其他话题的恶意评论比例都有下降。2

2009年5月,YouTube 消极反抗韩国的实名制,当用户将地区设置为韩国时,就无法评论和上传视频,把地区设置到其他地方才能正常使用 YouTube 的功能。对此韩国通信委员会主席最近批评「谷歌在韩国无视韩国法律,而在中国遵守中国法律」。3 不过很快 Google 就退出大陆了。

但是 Twitter 和 Facebook 等数百个社交网站被韩国放送通信委员分类到了私人领域,从而排除了它们必须进行实名制的要求,随后韩国的以社交网络形式出现的评论服务开始大量发展,因为只要使用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等帐号登录,就能不用实名制发送文字,4 实名制其间诞生了至少 7 个「社交评论」服务。

2011年7月,韩国门户网站 Nate 以及社交网站「赛我网」遭黑客攻击,导致约350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外泄(韩国 2010 年总人口约为 5000 万)。被泄露的资料极为详尽,包括姓名、生日、电话、住址、邮箱、密码和身份证号码。5

2012年8月23日,经八名法官一致同意,韩国宪法裁判所判决网络实名制违宪。


  1. 이상배의원등 17인, 《[174821] 정보통신망이용자 실명확인 등에 관한 법률안(이상배의원등 17인)》, 의안정보시스템, 2006-08-31. (参照 2022-10-19). 

  2. 김태진 기자, 《제한적 본인확인제 ‘풍선효과’ 없었다》, 디지털데일리, 2007-10-04. (参照 2022-10-19). 

  3. CBS정치부 권혁주 기자, 《「구글을 어찌할꼬」… 방통위 고심만『 「거듭」』》, 노컷뉴스, 2009-05-02. (参照 2022-10-19). 

  4. 구본권 기자, 《인터넷실명제 웃음거리 만든 ‘소셜 댓글’》, 한겨레, 2010-07-26. (参照 2022-10-19). 

  5. 《见证》系列专题第44期, 《韩国网络实名制兴废始末》, 网易游戏频道, 2013-03-. (参照 2022-10-19). 

(由于更新时间是手动更新的,所以部分页面内容已更新,但忘记修改新的日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