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个杀人犯的自白——聚焦网络游戏的色情暴力(二)

标题: 聚焦网络游戏的色情暴力(二)
副标题: 一个杀人犯的自白
媒体: CCTV 焦点访谈
日期: 2009年12月25日 14:45
责编: 郭筱紫
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220072916/https://www.cctv.com/cctvsurvey/special/08/20091225/103225.shtml

全文#

导读:央视《焦点访谈》24日播出题为“一个杀人犯的自白——聚焦网络游戏的色情暴力(二)”节目,故事中的主人公因迷恋暴力网络游戏,而终至杀人行凶,锒铛入狱。

以下为今日《焦点访谈》文字实录:

含有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到底有多大毒害?前几日记者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采访了一个杀人犯——李勤(化名)。7年前,他还不到18岁的时候为了抢劫钱财涉及了8宗命案,其中他亲手杀了5个人,而他走上犯罪道路就源于迷恋暴力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没有免费的午餐

据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统计,在押少年犯中暴力性犯罪占到65.8%,而他们中的70%到80%都是直接或间接因网络游戏走向犯罪道路。

李勤中学辍学后,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在网游中不断升级。而若要实现这个愿望,他就必须用现实中的金钱,给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购买装备。他说,“那会儿不管什么方法,没钱了就找钱,甚至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非玩不可。”他回忆到,那会儿屠龙刀特别好,全服务区里只有一个,但是得用两套房子去换。李勤当时就吓跑了。

虽然李勤没有买到这把天价屠龙刀,但是他买的装备中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且,还要时刻随着游戏中不断推出的新道具而进行更换。其实,李勤玩的网游名义上是免费的,但正是这看似免费的网游,让李勤和其他玩家投入了无止境的金钱和精力。

数字娱乐行业分析师王涛告诉记者,现在许多网游采用的是按道具收费方式。这种游戏号称是免费,但是实际上如果不花钱,在游戏里边可能就寸步难行。所以,现在玩家为了提升在游戏里边的成就感,就不得不花很多钱去买道具。

李勤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说,为了升级,他“好几千好几千地往里砸,不投钱肯定不行。”

精神毒品:迷失在虚拟与现实之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游戏的仿真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的角色扮演模式,更是让玩家与游戏紧密契合。它就如同一个并行的世界,给人们提供超出现实世界的种种感受与刺激。

当金钱的投入直接关系到玩家在游戏中的生存时,一些青少年玩家开始了对现实金钱的疯狂追求。为了游戏中人物的荣耀,为了升级,李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从敲诈同学转向参与抢劫团伙,最终谋财害命。

李勤生性胆大,游戏中的暴力不但满足了他的生理需求,还强化了他的暴力倾向。而一些网游中惯用的PK原则,也就是杀人原则,更让李勤混淆了虚拟与现实的判断。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正密切关注着网游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这种影响。他认为,网络游戏中让青少年去掠夺这种指向,冲击了道德底线;网络游戏中针对人性弱点的那些设置,对青少年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诱惑力和影响非常大。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说,“在游戏里面,他是山寨大王,她是公主,他是皇帝,他可以掌控一切,心情特别舒畅。为什么叫精神毒品,它跟鸦片、海洛因是一样的。”

李勤已经服刑7年,直到失去自由与网络游戏彻底隔绝时,他才如梦方醒:“当时我玩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明白,觉得特刺激才玩,我现在明白了,晚了。”他说,“在没有接触网游之前应该先把利害关系摆清楚了,玩游戏时才会理智一些。”

绝不能把责任当做游戏

我国目前有1.75亿青少年网民,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统计,其中近10%有不同程度的网瘾。而另一方面,国内网络游戏市场近年来却急剧扩张。

王涛说,2008年,网游市场规模大约为185亿元,而今年预计将达到260亿元,增长40%左右,其增长速度是很多产业无法企及的。

对于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成人在这里忘掉现实,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现实。孩子们在沉迷游戏中耳濡目染的暴力倾向与杀戮逻辑,很容易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分不清黑与白、是与非。为了避免更多的孩子受到危害,一方面网络游戏应该有严格的分级制度和限制,另一方面相关企业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可以把游戏当做产业,但绝不能把责任当做游戏。

(由于更新时间是手动更新的,所以部分页面内容已更新,但忘记修改新的日期了……)